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机械工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适用年级:2024 级
专业领域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科特色突出。机械工程专业始建 于 1952 年,是学校最早的专业之一,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本科、硕士、博 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11个省部级研发平台,2023年获批飞行器快速试制 技术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全国34 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辽宁省航空发动机结构件数控加工与检测技术重 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性能金属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航空航天装备与 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级平台有力支撑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现有教 职工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教授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 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 百千万人才6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校教学名师1人,外聘院士导师1人。
一、培养目标
1、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正直诚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质。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 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 技术工作的能力。拥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二、培养年限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 3 年,因故不能在规定学制内毕业的,学 习最长年限为 5 年。原则上用 1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 1~2 学年完成硕士 学位论文。
三、学科和研究方向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招收研究生。 共设置如下 4 个主要研究方向:
1、数控加工
2、增材制造技术
3、机器人技术
4、航空智能制造和装备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的总和应不少于 33 学分,课程学习
16 学时可计 1 学分;具体课程体系如下:
1、学位课(不少于 19 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3 学分)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学分)
②自然辩证法(1 学分)
(2) 第一外国语(2 学分)
①英语写作(1 学分)
②英语口语(1 学分)
(3) 数学基础课或基础理论课(6 学分)
①工科: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矩阵论、各二级学院数学基础课(至少选 两门)
(4) 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8 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 12 学分)
(1) 专业选修课:(8 学分)
(2) 综合素养课(4 学分)
综合素养课包括 4 门课程,具体授课方式及要求如下:
①研究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由二级学院和研究生院共同授课
②写作能力素养:包括常用公文写作与学术论文写作两部分,常用公文写作 由研究生院统一授课,学术论文写作由研究生院和二级学院共同授课。
③美育与体育教育:美育教育由研究生院组织授课(设计艺术学院可以免 修),体育教育由研究生院组织体育教育活动,学生如获市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奖 可免修
④劳动教育:理工类学生主要以清扫实验室为主,文史类学生各二级学院根 据自身条件设置教育内容
3、 自选课程(不计学分)
研究生可根据学位论文选题或个人学习计划的需要选修若干门课程。确定 自选课程必须征得导师的同意。自选课程列入学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 绩,不计学分。
4、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 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但不列入学科的课程体系。
5、实践环节(2 学分)
社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年,具体要求详见“第七条:“实践环节 ”。
五、成绩考核
研究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成绩按 百分制评定。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或口试,笔试必须有正规试卷,口试要有详细记 录。考试成绩应按标准评定,成绩等级分布要合理。读书报告或实践性较强的学位 课程可以采用五级分制。两种记分制换算如下:优秀:95; 良好:85 分; 中 等:75 分;及格 65 分;不及格:59 分以下。原则上考试课程的优秀率应不高于 25%。
选修课一般进行考查,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考查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或
撰写读书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
六、学位论文及有关要求
1、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 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 研究或工程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 和论文答辩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硕士生导师和各学科必须给予保 证。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2、题目确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鼓励面向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应用型课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 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学位论文的 题目一般应于硕士研究生入学时或第二学期初确定。
3、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开学后五 周内完成。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 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 达到的目标;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 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对开题报告的主要要求为:开题报 告字数应在 5000 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 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 不少于三分之一。对开题报告工作的具体要求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4、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初之前 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 已 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 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 能性。对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的具体要求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 文工作中期检查的有关要求》。
5、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 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 撰写是硕士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规范认真执行,具体要求见《沈 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原则上要求用中文撰写。但在如下三种情况下,硕士学位论文 可以用英文撰写:
(1) 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境外兼职导师。
(2) 研究生参加国际联合培养项目。
(3) 研究生参加国际合作项目。
硕士学位论文用英文撰写时,必需有不少于 3000 字的详细中文摘要。详细 中文摘要的内容与学位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不完全对应。
6、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六学期末进行。硕士研究生在申 请答辩前,必须达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 求》。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 作细则》进行。
七、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
1、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选择参加以下一项学术活动:
(1) 参加 4 次学术活动,如听讲座,报告会等
(2) 在国内学术会议中做 2 次报告
(3) 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做 1 次报告
学生将学术活动信息,纪录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 组织和考核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并在毕业答辩申请前给予评定,合格者方可进入 答辩环节。
2、社会实践
(1) 实践目标
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在学术能力和学术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2) 时间安排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开展实践活动,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 方式。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时间应不超过半年。
(3) 管理方式
①导师负责参加实践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业务指导、实践安排与管理。
②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同时向二级学院提交一份总结。并将实践信息纪录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
③二级学院根据研究生完成实践的水平、效果以及自我总结情况进行评审 考核,并给出考核成绩,成绩以百分制计,合格者,方可进入答辩环节。由管理系 统形成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考核表》,二级学院装入学生业务档 案。
八、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每个 硕士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 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研究生的 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培养。系统 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 际情况,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在研究机构、工厂(所)、企业进行。
本规定由机电工程学院负责解释。
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组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时间 |
备注 |
A 公共 基础课 程 |
Y2198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11 学分 |
Y2198002 |
自然辩证法 |
16 |
1 |
1 |
Y2198003 |
英语口语 |
20 |
1 |
2 |
Y2198004 |
英语写作 |
20 |
1 |
1 |
Y2198007 |
数值分析 |
48 |
3 |
1 |
Y2198009 |
矩阵论 |
48 |
3 |
1 |
B 学科 基础课 程/C 专 业必修 课程 |
Y2106021 |
机械制造技术及理论 |
48 |
3 |
1 |
8 学分 |
Y2106017 |
机械振动学 |
48 |
3 |
2 |
Y2106022 |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及 MATLAB 仿真 |
32 |
2 |
1 |
D 专业 选修课 程 |
Y2206037 |
CAE 高级建模及分析方法 |
32 |
2 |
2 |
8 学分 |
Y2206035 |
增材制造原理与方法 |
32 |
2 |
1 |
Y2106020 |
有限元法 |
32 |
2 |
2 |
Y2206039 |
机器人技术 |
32 |
2 |
1 |
Y2206036 |
机械加工检测技术 |
32 |
2 |
2 |
Y2106003 |
数字化制造技术 |
32 |
2 |
2 |
Y2106004 |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
32 |
2 |
2 |
Y2206043 |
难加工材料切削技术 |
32 |
2 |
2 |
Y2206041 |
机械 CAD/CAM |
32 |
2 |
2 |
Y2206030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32 |
2 |
2 |
Y2206042 |
疲劳与断裂(机电) |
32 |
2 |
2 |
Y2206038 |
特种加工技术 |
32 |
2 |
2 |
Y2106023 |
现代机电系统设计 |
32 |
2 |
2 |
Y2206001 |
机电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 |
32 |
2 |
2 |
Y2206010 |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 |
32 |
2 |
2 |
Y2106019 |
车辆系统动力学 |
32 |
2 |
2 |
Y2206002 |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
32 |
2 |
2 |
Y2206021 |
机械优化设计 |
32 |
2 |
2 |
Y2206049 |
机械可靠性设计 |
32 |
2 |
2 |
Y2206054 |
表面完整性理论与应用 |
32 |
2 |
2 |
Y2206055 |
增材制造熔池凝固原理 |
32 |
2 |
2 |
Y2206053 |
优化方法 |
32 |
2 |
2 |
Y2206056 |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
32 |
2 |
2 |
Y2206057 |
机械学科信息检索与管理方法 |
32 |
2 |
2 |
Y22060** |
大众方法论 |
16 |
1 |
1 |
E 综合 素养课 |
Y2198013 |
研究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一班 |
16 |
1 |
2 |
4 学分 |
|
写作能力素养 |
16 |
1 |
2 |
|
美育与体育教育 |
16 |
1 |
2 |
|
劳动教育 |
16 |
1 |
2 |
实践环 节 |
Y22066** |
实践活动 |
|
1 |
5 |
|
Y22066** |
学术报告 |
|
1 |
5 |
|
自选课 |
由导师指定的选修课程 |
|
|
|
不计学分 |
补修课 |
由导师指定的本科主干课程 |
|
|
|
不计学分 |
备注:
A 公共基础课程 B 学科基础课程
C 专业必修课程
D 专业选修课程 E 综合素养课
新课程命名:公共模块 Y22061**,数控模块 Y22062**,增材模块 Y22063**,航空装备与机 器人模块 Y22064**,设计模块 Y22065**,其他 Y2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