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相关数据截至 2022 年 3 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始建于 1952 年,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以
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
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
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高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
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
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 1731.63 亩,建筑面积 82.96 万平方米,固
定资产总值 23.49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6.42 亿元。
图书馆入藏纸质、电子图书共计 210 万余册。各类在校学生 2
万余人。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 2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7 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世界 ESI 排名前 1%,
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5 个学科先后获批国防特色学科(方
向),省双一流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2 个。
学校下设 26 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 52 个本科招生专业,
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3 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
培养计划 3 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 2
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 个,7 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
I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专业认证。有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33 个,省级示
范专业 6 个。拥有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国家级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 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 个国家级虚
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 门,教育部来
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2018
年以来,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32 项,其中省级一等奖 11
项。
学校现有 3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6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中心),1 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 个省级新型重点智
库,1 个省级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学校承担各类国家级项
目 350 余项。近五年,科研经费总额达 10 亿元,成果转化额
5.1 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 340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400 余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50 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 10 项。学
校获批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试点单位,被授予省教
育厅高校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科技成果省内转化十强高校等称
号。
学校 2011 年组建省属事业单位——辽宁通用航空研究
院,系统开展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制工作,相继有多款型号取得
型号合格证、完成首飞、科研试飞等工作,奠定了学校电动飞
机研制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地位。2021 年 10 月,国家工信
部新能源航空器专项确定由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牵头负责,获
II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批国拨经费 2.39 亿元;2021 年 11 月,国家科技部初步确定,
依托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承担兆瓦级电动飞机研制,专项经费
1.75 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 1600 余人,专任教师 1063 人,博士学位
教师占比 57.4%。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特聘院士 11 人,
国家级人才称号 4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8 人,
各类省级人才称号 116 人次。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
团队 1 个,辽宁省“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1 个,辽
宁省高校创新团队 18 个,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3 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11 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
院校资格,2013 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
2018 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建设高校”,2021 年获评
“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学校与俄、美、法、英、
韩、日等 40 多个国家 170 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
系。现有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 2 个,1 个中
外合作办学机构正在教育部审批中。与国(境)外友好院校开
展校际联合培养和长短期交流项目 40 余个。
在近 70 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凝炼了“德能并进、勇毅
翔远”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实拓新、志在卓越”
为办学宗旨,培养了 12 万余名被用人单位评价为“用得上、
III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留得住、干得好”“务实、踏实、忠实”的合格毕业生。沈阳
航空航天大学将在服务国家国防事业、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和辽宁振兴发展的神圣使命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
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
IV
详细内容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