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能力
| 课程名称
| 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描述在该门课程中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
科学技术研究基础理论知识
| 理论力学
| 主要内容包括物体受力分析、简单力系、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摩擦、运动学基础、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量定理及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伯原理、虚位移原理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率。课外作业量由于题型的不同难以定量,每次课大约留3~4题作业量。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期末考核采取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的办法。教学过程中,对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小组讨论式教学,便于学生课外的学习与辅导。为了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整合实验内容,单独开设实验力学课程。考试采用笔试方法,对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考核。
|
材料力学
|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圆轴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复杂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等。通过讲授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材料力学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对于部分内容,采取自学形式,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更新,与前沿科技成果相呼应。加强实践,开设实验课程,引入综合及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对主要教学内容的笔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
|
控制工程基础
| 内容主要涉及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单变量自动控制系统中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本能力。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授课方式多样:(1)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方式,将应用实例直观展现给学生,揭示电机工作原理。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提问。结合课堂内容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保证学生很好地消化吸收课堂知识。
|
数控编程能力
| 数控技术与程编
| 本课程包含数控技术和数控程编两个部分。课程内容包括运动轨迹的插补方法、原理,CNC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CNC系统控制软件的结构、功能及实现方法,机电系统中常用的几种位移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步进式开环伺服系统及闭环伺服系统的原理和组成,使学生具备典型机电系统的开发能力;教学方法较为注重采用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习题解答等启发式及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辅以大作业,实验环节等形式以达到能力培养要求;考核时主要以填空、简答等形式考查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试卷面上有40%以上的内容涉及到数控编程相关知识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中的20%,主要体现作业及课堂讨论的表现。
|
机床数控技术
| 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运动轨迹的插补方法,刀具半径补偿的原理和实现方法;CNC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CNC系统控制软件的结构、功能及实现方法,旋转变压器与感应同步器、光栅等位移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对于伺服系统部分由于学时有限则采用课外自学方式;数控编程的工作步骤及工作方法,熟悉工艺处理的内容及方法;典型数控机床的手工编程方法,曲线和曲面工件程序编制中的常用数学处理方法;常用的CAD/CAM软件及自动编程方法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注重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对相关理论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完成仿真作业培养学生使用和开发新工具软件、创新和表达等能力。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培养工程实践素质和创新能力。
|
机械制造加工能力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众多先修课程的归结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用性。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制订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奠定知识综合应用,解决工艺过程中产品质量的能力基础及培养产品质量、经济性、生产率和环保性等综合意识。
自主编写了适用性较强的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该教材被评为辽宁省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突出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工艺能力的培养,它涉及了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也涉及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知识和理论,反映了现代制造业中的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和加工自动化技术和发展。教材即注意夯实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结合作者的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机械制造新思想,也突出了当今机械制造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教材即注重传统技术,又关注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学生能力培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多种手段教学。教材改变单方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互动式讨论教学。教材尽量提出工程实际现象,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规律。书中提出机械加工中面临的难题和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材后面列有习题,供学生学习,安排学生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教学过程中配有电子教案,学生可以下载自学。考试试题中加强了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和创造性能力方面的试题,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能力培养的主动性。
|
| 机械制造基础A
|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涉及知识面很广,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铸造成形、锻压成形、热处理、焊接成形、金属切削加工基础、数控加工技术基础、特种加工、 CAD/CAM技术。因此除书本中的必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外,还应特别注意与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相结合,部分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采用大作业形式,在生产实践中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课程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为机械专业课学习及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设计、制造、维修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和发言,进行师生间的教、学沟通。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方法,考查学生对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和性能熟悉,使之具有选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了解热加工的基本知识,了解机床的工作原理,掌握数控加工的编程方法。
|
| 金属切削原理
|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从理论上认识金属切削过程的一般现象与基本规律,能按具体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参数、切削用量、计算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初步掌握金属切削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使用有关的测量仪器和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了解常见通用刀具的类型、结构特点与应用范围,并能正确地选用。课程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并配合介绍本专业的新进展和工厂的加工实例。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金属切削过程的一般现象与基本规律,能按具体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参数、切削用量、计算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
|
机械设计与分析能力
| 机械设计
| 本课程主要讲授通用零件设计理论基础、通用零件设计方法、机械传动装置设计等教学内容;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传动装置及普通条件下工作的、一般参数的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理论及方法,为机械类本科学生的学科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教学及考核方法: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研究型教学,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授课时将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具、DVD教学录像等有机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欢迎和接受,是的学生在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以及促进学生对课程前沿发展的了解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用blackboard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与管理,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解答、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资源上网,促进立体化教学。通过网络课堂,及时与学生沟通、答疑,方便快捷,提高效率。与学生建立QQ群或公用电子信箱,通过这些手段,促进了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学生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或进行答疑,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主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平时的教学管理、实施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从2008年开始实行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的改革,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最后核定总成绩,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平时成绩包括随堂小测验、作业、实验、课堂讨论等综合评定,避免了学生平时松懈期末突击学习的弊病,进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教考分离,促进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中,保证教学质量。
|
机床构造与设计
| 课程内容按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内容包括机床的运动分析,CA6140型车床的结构特点和其传动系统,YC3180型滚齿机的工作原理及传动系统。第二部分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内容包括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机床主传动设计、主轴组件设计、支承件及导轨设计。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在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考试,成绩采用:平时成绩10分+期末考试成绩100×90%分。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是本科学生在大三学年要完成的学位课,是由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以机构和机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种机构和机器的共性问题、常用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其设计,以及机构的选型、创新及传动系统方案的设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构、初步拟定机构及其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
教学手段: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授课时将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具、DVD教学录像等有机结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教学服务。同时充分利用辽宁本科教学网的资源共享课平台,将全部教学录像、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解答、实验指导、各章学习指南、常见问题解答、参考文献等资源上网,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研究型教学,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做学生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主动学习的热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平时的教学管理、实施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课程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最后核定总成绩,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平时成绩包括随堂小测验、作业、实验、课堂讨论等综合评定,避免了学生平时松懈期末突击学习的弊病,进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教考分离,促进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中,保证教学质量。
|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讲解了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用于现代设计方法进行机械零、部件及产品设计的设计步骤、分析与计算的方法与工具。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和实际工程设计项目结合,讲授现代设计理论、机械系统设计任务、方法及设计原则,鼓励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堂发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掌握优化设计基本思想、收敛准则、设计空间、可行域及约束条件的概念;熟悉一维优化方法并熟练掌握黄金分割法,理解多维无约束优化方法,重点是Powell法;理解复合形法和惩罚函数法及其应用;了解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熟练掌握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学习用PC-OPB程序库解决约束优化工程实际问题;熟悉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学习使用有限元法的应用软件,会进行简单问题的有限元前、后置处理。熟练掌握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学习其应用理解实体结构的有限元法,了解结构动力学的有限元法。在考核方法上分别从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成绩进行最后核定。
|
机电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 机电传动与控制
|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的电力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常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常用的传动系统的方法原理和调速系统等几个部分。加强实践性学习环节。一方面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将实验设计为设计型、创新型和综合型等几种。课堂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考试内容为教材上的主要内容。考试题目中增加设计应用部分,这一部分根据工程实际,给出控制要求,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
数控技术与程编
| 本课程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为出发点,在内容组织上尽量符合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模式,并结合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制造的总体思路,讲解数控机床轨迹控制原理、数控装置的软硬件结构、常用的检测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典型伺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数控技术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各部件的选用、使用、维护的基本概念。课程内容系统地讲授数控编程的工艺处理、数学处理、数控程序的结构和基本指令、典型自动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典型零件的编程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课件中有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接受,丰富了授课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而对于一些公式的推导或原理阐述,则采用板书授课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深刻理解和记忆。铣削编程和车削编程各有一个大作业。考核以卷面成绩为主(占80%),作业及平时表现为辅(占20%)。
|
液压传动
| 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应用广泛适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液压传动课程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平台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课程主要以课堂教授为主,辅助以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认识。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主要采用PPT教授,给学生播放该类液压元件的工作视频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结合液压泵、控制阀、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知识,从而为机电系统设计打下技术。考虑到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有许多共性,且在航空、汽车等机械类专业应用广泛,增加了气压传动的内容。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流体力学和液压技术的原理方面具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在液压系统应用和设计以及液压元件的选用方面达到一定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液压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熟记细长孔、薄壁小孔的流动特性。
2.要求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3.要求学生能看懂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图并能正确进行分析。
4.要求学生掌握液压传动系统初步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学生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占80﹪,出勤、作业等占20﹪。
|
| 控制工程基础
| 课程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与综合的基本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电机、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学——晶闸管及其基本电路、 直流传动控制系统。授课方式多样:(1)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方式,将应用实例直观展现给学生,揭示电机工作原理。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提问。结合课堂内容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保证学生很好地消化吸收课堂知识。 (3)配合实验设计验证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掌握电机及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使学生能够分析及初步设计电气控制系统。
|
工程制图与测绘能力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 课程内容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尺规绘图、徒手绘草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加强了对徒手绘草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将其内容从《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中单独分离出来,开设《计算机绘图》课(32学时),重点讲授Auto CAD最新版的应用与开发,以及集中两周的《机器测绘》实践环节工程测练(60学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尺规、模型、挂图、投影、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增加动画,充分发挥CAI课件的优势,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自行开发设计制作《工程图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光盘,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将课堂讨论引入教学之中,变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为主体,实现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交流、互动。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课程考核除了一般课程考试外,特别在学生图板作业中引入自主设计的考核内容。即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思想明确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考有关资料,拟定设计方案、最终完成设计任务,从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几何量公差的基础知识和典型零件配合两大部分,其中基础部分有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典型零件配合主要有滚动轴承配合件、键及花键连接的精度设计以及齿轮的精度设计等精度设计等。在教学上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为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以学生自己动手,部分实验需要学生综合设计实验内容和方法。考核方式为以学生课堂表现、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综合大作业和实验成绩等方面综合来评定成绩。
|